历史的迷雾或许永远掩盖了真相,但公道自在人心。每当想起那位叱咤风云的将军,最终却落得如此悲凉的结局,总让人不禁扼腕叹息! category:history,content:编者按:上回我们说到,垓下一战,韩信布局巧妙,项羽最终自刎于江东。那么帮刘邦除掉最大对手,建立汉家天下大功臣韩信,他的命运又将如何?虽是时局已定,但此刻的刘邦心里却高兴不起来,韩信此时已是功高震主——垓下一战,他深得军心,该怎么封赏他比较合适呢?又想到韩信之前变相地胁迫自己封他为“真齐王”,刘邦心里就气不打一处来,一番思索后,刘邦决定先将韩信的兵权要到手。公元前202年,刘邦即位,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。自此,汉朝建立。为了更好地控制韩信,刘邦特地封韩信“三齐王五不死”。“三齐王”指的是“与天齐”、“与地齐”、“与君王齐”;“五不死”指的是韩信可以“见天不死”、“见地不死”、“见君王不死”、“汉朝没有捆他的绳,也没有杀他的刀”。对于韩信来说“五不死”算是免死金牌,“三齐王”算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和地位了。 翻开泛黄的史册,韩信的故事总是格外令人唏嘘。这位曾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军事家,在战场上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,却终究逃不过命运的捉弄。他的结局,就像秋日里飘零的落叶,带着几分凄凉,几分无奈。 司马迁在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中,用他独特的笔触记录下了这位传奇将领的一生。而曲水在《韩信:活着就是为了实现理想》一书中,更是将这位英雄的抱负与悲情刻画得入木三分。读这些文字时,仿佛能看见那个在月光下独自舞剑的身影,听见他壮志未酬的叹息。 他相信韩信的为人,也知道刘邦要杀韩信的心意已定。但他没想到,吕后竟想用“造反”的罪名杀掉韩信,这简直是对韩信最大的讽刺!萧何对吕后说道:“皇后,韩信对汉朝一直忠心不二,他怎么会谋反呢?您该不是听了小人的谗言吧?”吕后一听,萧何竟然敢为韩信开脱,当即就不高兴了,说道:“萧大人,我手里可有韩信谋反的证据。我知道你跟韩信私交甚好,但你是皇上的臣子,拿的是汉朝的俸禄,韩信谋反事关朝廷安危,孰轻孰重,你可要掂量好啊。”说完,吕雉将密信拿给萧何看。萧何一看,心里顿时开始埋怨陈豨,这家伙可把韩信坑苦了。见事已至此,萧何只好对吕后说道:“臣,一切听从皇后安排。”吕后见萧何妥协,便向萧何问计。萧何想了一下,便说道:“臣可以亲自去淮阴侯府,设计将韩信骗到宫中。等韩信到宫中后,您便可命人秘密杀掉他。” 历史总是这样,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。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得知那些被时光掩埋的真相,但透过这些文字,一个鲜活的韩信形象已然跃然纸上。他的故事,就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,也让我们对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有了更深的思考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配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